首页 > 科普活动
黄海鏖兵:动画还原甲午海战
时间:2014/8/1 10:25:00 来源:腾讯
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。9月17日大东沟海战,在短短5个小时的舰队决战中,北洋舰队遭受重创,导致中国彻底战败,百年国运由此改变。
故事须回到1874年,当年日军侵犯台湾,清政府备受震动,开始大举建设海军。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,其中定远、镇远两艘铁甲舰,排水量超7000吨,被誉为亚洲第一舰。
北洋舰队成军后,日本急起直追,蓄举国之力购买军舰。至1894年,日本舰队总吨位已超过北洋舰队,火炮更领先一代。
李鸿章清楚了解两军差距,战争伊始即令避战保船,北洋舰队主要执行巡逻护航任务。
但国运之战又如何躲避得了?1894年9月17日,日本舰队企图再偷袭中国运兵船,没想到会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遇北洋主力,决战在双方意料之外打响。
日本舰队以纵队向北洋舰队高速接近,北洋排出惯用的横阵应对。但北洋舰队航速不及日方,一开始就未能实现冲乱对方的战术设想。
12时50分,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在5000米距离上抢先开火。
3分钟后,日方还击。日舰装有大量速射炮,火力凶猛。定远舰很快就被击中,提督丁汝昌负伤。
当时北洋舰队的火炮是老式后膛炮,射击时操作繁琐,射速极慢。
日本舰队却已用上新式速射炮,这种火炮首次采用驻退复进机,已具现代火炮雏形。
视口径大小,北洋火炮射速从五分钟1发至每分钟1发不等。日方射速则高达每分钟6至10发。加上日方火炮数量上的优势,双方火力差距在10倍以上。火炮存在代差是北洋舰队战败最大原因。
13时,日方吉野等舰到达北洋右翼,集火射击超勇、扬威。超扬两艘木壳弱舰不堪打击,仅10分钟超勇即战沉,扬威也燃起大火。
北洋舰队也不是完全没机会。日方弱舰因航速慢,与大队脱离,北洋多舰围攻。但北洋炮弹多为实心弹,威力有限,比睿等舰被命中多弹,仍成功逃脱。
14时15分过后,日本四舰向左回转,五舰向右回转,对北洋舰队形成包围之势,战况急转直下。
15时10分,定远舰被击穿起火,暂时丧失战力,吉野等舰趁机集火攻击。
危急时刻,致远舰加速前出,以吸引火力保护定远。致远在向日舰冲击时不幸中弹爆炸,舰长邓世昌与舰同沉,壮烈殉国。
致远沉没后,济远、广甲临阵脱逃,经远等舰也因起火陆续撤离。整个舰队仅剩定远、镇远坚持抵抗。
15时30分,镇远舰一发305毫米巨弹命中日方旗舰松岛。松岛弹药殉爆,一侧火炮全部损坏,只得命各舰自由行动。
吉野等舰选择追击北洋逃舰,随后又将经远舰击沉。
战场中央,日方5舰30余门速射炮不停开火,定镇两舰上弹如雨下、烈火熊熊,但北洋官兵边救火边还击,奉陪到底。
至17时30分,日舰高强度炮击已持续近两小时,定镇仍岿然不动。日方上下深感绝望,司令伊东祐亨担心僵持下去会遭鱼雷艇夜袭,遂下令撤离。
大东沟一役,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等5艘军舰,定远等4舰重伤,从此只能守港保船,拱手让出制海权,最终在威海保卫战中全军覆灭。
重金打造的北洋舰队未能保卫国家,是中国人心中的百年隐痛,北洋官兵也遭受了百年苛责。
但今天回头来看,1890年前后,世界海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,北洋舰队失利原因实为军舰、火炮性能差距过大。甲午之败乃国家之败,北洋官兵无须承担过多责任。